咨詢熱線:4006301115
 

2022年第23期萬江周刊-黨在心中 筑夢前行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7-01 10:36

圖片

圖片

     萬江周刊         

  2022年第23期

集團新聞

三全食品創始人、萬江新能源董事長陳澤民一行拜會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管委會主任吳祖明

圖片


6月28日,三全食品創始人、萬江新能源董事長陳澤民拜會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管委會主任吳祖明,雙方圍繞加快三全食品新基地項目落地建設,進一步拓展清潔能源供暖項目合作等互相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并達成多項共識。航空港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柳敬元,經濟發展局、投資促進局等單位領導同志參加會見。

圖片


吳祖明主任表示,航空港區是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是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在能源綠色轉型發展和“雙碳”目標的引領下,多措并舉引入各類高精尖新能源產業落地至關重要,迫在眉睫。全面布局清潔能源項目,對航空港區綠色低碳發展、提升國際航空城市形象有著十分重要且長遠的意義。相信陳澤民董事長在航空港區獨有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支撐下,將會帶領企業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成為業內領軍企業。

陳澤民董事長首先感謝航空區領導長期以來對三全和萬江的關注和支持。無論三全還是萬江,都是屬于服務民生的領域。我們將會一如既往的在各級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升管理水平,依托港區豐富的各項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企業在專業技術、市場資源等方面的特長與優勢,全力推動航空港區食品工業和清潔能源供暖等領域的全面布局和深度應用,助力航空港區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中原更加出彩畫出更加絢麗的色彩。


◎萬江新能源開展七一入黨積極分子暨發展對象培訓學習活動

圖片圖片

   6月29日,萬江新能源黨支部積極開展黨建工作并參加由商都路黨工委開展的2022年度入黨積極分子暨發展對象培訓班學習活動。


◎集團開展2022年第二期“閱來閱好”讀書評選活動

圖片

圖片

6月28日,公司公布了2022年第二期“閱來閱好”讀書活動獲獎人員名單。自活動開展以來,公司上下積極響應,紛紛報名參加讀書活動。大家認真閱讀,堅持每日學習,分享讀后心得。營造濃郁的“愛讀書,好讀書,善讀書”的良好學習氛圍,為公司的發展提供強勁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行業學術交流

◎中國地熱,熱起來——寫于《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發布半年之際

圖片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

新能源部    喬勇

圖片

?

前言


北方供暖季剛過去,近4億平米中深層和淺層地熱能供暖幫助北方居民度過了溫暖的寒冬,即將到來的夏日,淺層地熱能制冷還將繼續幫助南方居民度過涼爽的酷夏,目前,我國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超過10億平米,地熱能直接利用量穩居世界第一多年。這不是地熱能發展的開始,但必將是地熱能輝煌未來的開始。

李四光先生說,“地下是一個大熱庫,是人類開辟的一個新的自然能源”,先生還說“要是把地熱充分利用起來,我們可以節省多少燃料,可以給人民生活創造很大的福利”。先生作古的第34年,也就是2005年,地熱能作為6個可再生能源品種之一,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以下簡稱《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提出要“通過制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目標和采取相應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將地熱能納入到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整體戰略框架,為支撐后續地熱能相關的政策制定、發展方向奠定了最根本、最有力的保障依據。先生作古的第50年,也就是2021年,為推動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持續高質量發展,使地熱能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堅持統一規劃、因地制宜、有序開發、清潔高效、節水環保、鼓勵創新的原則,穩妥推進地熱能資源勘查和項目建設,規范和簡化管理流程,完善信息統計和監測體系,保障地熱能開發利用高質量發展”?!暗?025年,各地基本建立起完善規范的地熱能開發利用管理流程,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信息統計和監測體系基本完善,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比2020年增加50%,在資源條件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全國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及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力爭比2025年翻一番”。至此,廣大的地熱工作者,找到了地熱發展的方向。

中國地熱有傳承的力量

《山海經》記載:“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溫泉賦》記載:“有病厲兮,溫泉泊下焉”;《水經注》記載:“水在郴縣之西北,左右有田數十畝。資之以溉,常以十二月種,明年三月谷熟。度此水冷,不能生苗,溫水所溉,年可三登”,以上古籍里面提到的水,都是地熱能在地表的表現形式,地熱能在我國古代的生活、醫療、工農業中已經有悠久的應用歷史。

新中國成立后,在李四光先生的倡導和帶領下,掀起了我國地熱能開發的第一次浪潮,我國在地熱資源普查、開發利用、基礎理論方面都取得顯著進展,北京、天津、河北、西藏等地大力開展地熱資源勘查,推廣地熱能在醫療洗浴、工業洗滌、水產養殖等領域的應用,廣東豐順和西藏羊八井的地熱發電項目就是在這一時期建設起來的。到了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中國地調局開展了全國范圍的地熱資源調查,對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和干熱巖型地熱能資源分別進行評價,結果顯示,33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全國水熱型地熱資源量折合1.25萬億噸標準煤,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19億噸標準煤;埋深在3000-10000米的干熱巖資源量折合856萬億噸標準煤,后來各類地熱報道中我國地熱資源總量引用最為廣泛的就是這次評價的結果;這個時期,結合節能減排、建筑效能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等綜合因素,淺層地熱能利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近些年來,我國在地熱能的勘探突破、開發利用、產業延伸、技術攻關、裝備升級、行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績;比較突出的是在雄安新區建立“雄縣模式”,打造地熱供暖無煙城;青海、河北、山西等地干熱巖資源勘察及發電工程取得重要突破,為我國干熱巖開發探索了寶貴經驗;各地著手編寫地熱能開發發展規劃和行動方案,推動地熱高質量發展;傳統能源企業、電力企業、裝備企業紛紛聚焦地熱市場,形成了百舸爭流的氛圍;入選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重點研發計劃的地熱項目增多,體現了國家對地熱科研的重視;地熱能高效勘探開發、系統效能和裝備系列技術的突破和提升,為地熱的效益開發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中國地熱有追夢的趕路人

《意見》提出,要開展“深化地熱資源勘查工作、積極推進淺層地熱能利用、穩妥推進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鼓勵地方建設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穩妥推進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等6項重點任務;要加強“統籌規劃淺層地熱能項目資源開發布局、規范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備案或登記管理、簡化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前期手續、加強對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的監督檢查、加強對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的信息化管理”等5項利用規范管理;要做好“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及相關銜接、營造有利于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政策環境、明確職責分工”等3項保障措施。寫的很清楚,但是怎么干,除了國家引導提供方向和平臺,還需要地方、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廣大地熱工作者攜手腳踏實地的走,《意見》發布半年,談一下關于長江流域、淮河流域、黃河流域等南北方城市關于推進地熱工作的所見所想。

河南、河北、陜西、山東等省份不僅是北方清潔取暖重點關注的地方,還是地熱資源好,中深層地熱供暖開發利用時間早、面積大的地方,在中深層地熱資源開發方面摸索了很多原創性的開發管理辦法,他們的實踐為北方地區通過地熱能實現清潔供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傮w來說看,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緊緊抓住北方清潔取暖這根主線,以北方清潔取暖為抓手,將地熱供暖納入北方清潔取暖補貼范疇,爭取更多的政策和支持,為地熱供暖創造好的開發利用空間;二是能源主管部門牽頭,主動作為,統籌協調,從部分省專門針對地熱能開發提出的指導意見來看,我們應積極看到,能源主管部門在里面充當了重要作用,逐步將地熱能的規劃、開發、監測、管理等進一步捋順,形成了地方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這是極大的進步,部分省還在開展相應的行動方案,推動具體工作開展,把地熱開發的管理往前更邁進一步;三是推廣政企合作的地熱能開發模式,積極推動有實力、有擔當的地熱供暖企業,結合當地地熱資源稟賦情況、供暖情況,結合城市發展,整體規劃地熱供暖,打造區域地熱供暖特許經營模式,在支持地熱發展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到了較好的效果;四是積極推動地熱資源,特別是中深層地熱資的勘查,中深層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較淺層風險相對大,通過財政資金引導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加大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力度,支持地熱開發企業通過地熱勘探投入在后期地熱市場獲取中擁有優先權等多種形式,將地熱能開發的市場利益回饋給有責任、敢擔當,真正關心地熱發展從業單位。




中國地熱有可期的未來

“十四五”開局的2021年,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繼續全速推進,高校建立地熱能教學示范平臺,民建引入地熱能恒溫住宅,公建推廣地熱能節能示范區,地熱+太陽能分布式供暖制冷助力鄉村振興,復雜地質條件鉆完井和換熱技術開發工程、水熱型和干熱巖發電示范項目,他們一直走在推動了地熱能在各領域應用的路上。

從管理和開發模式上來看,北方地熱能利用政府政策性、市場被動型、民生保障性更明顯,南方地熱能利用政府引導性、市場主動性、民生需求性更明顯,南北方的地熱管理、企業、行業之間也在加強交流、互促進步。

客觀來講,地熱能從能源、開發、市場不同屬性出發,各個地方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確實存在礦權屬性不明晰、項目規劃與審批分工不明確、生態環保壓力大、目前市場小開拓難、部分規范理解尺度不一可能影響地熱發展等現實問題,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共同推進。

《意見》的開頭提到:地熱能是一種儲量豐富、分布較廣、穩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大力開發利用地熱能,對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笆奈濉钡責峁ぷ髟趺醋?,我們認為首先要做好以下4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地熱資源評價及開發規劃,是地熱持續開發的保障。地熱的發展從來不是自我獨立的發展,是需要結合社會各產業發展相融合,做好地熱資源勘查、潛力評價、開發規劃,就是要進一步將地熱能的開發納入城市、生態、能源發展戰略,為地熱能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土壤。

地熱高質量示范區,是引領地熱發展的集成。高質量示范區建設是地熱技術成果、市場應用、管理成果結合地方地熱發展特點的綜合體現,通過鼓勵各地開展地熱能綜合利用、地熱能梯次開發利用以及地熱能開發運營與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相結合,創新管理方式,先行先試開展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以點帶面快速帶動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規?;l展,必將引領全國地熱能開發走的更穩。




?

結束語

李四光先生臨終前曾說“我對地熱工作比較放心,因為大家都重視它了,我希望能看到地熱工作開花”。


中國地熱有傳承的力量、有追夢的趕路人、有可期的未來,這是地熱發展最好時代的開始,中國地熱,熱起來,既是路上的奔赴,也是我們的期待。

圖片

文章分類: 雜志期刊
分享到:
最新發布
   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于2008年,總部位于河南省鄭州市。在董事長陳澤民先生的帶領下,在國家政策和各級政府部門支持下,萬江新能源秉承“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的企業使命,致力于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專注于城市清潔能源地熱能綜合利用投資、建設、運營。
  公司地熱供暖項目先后在河南省21個區縣落地實施。其中,河南省能源轉型重點項目7個。形成了“熱源清潔化、服務人性化、控制智慧化、建設跨區化”的四化優勢。
  2019年起,三峽資本、興港公用事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央企、國企先后注資萬江,萬江由民營企業轉變為混合所有制企業,逐步建立規范了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另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團隊合作成立地熱研究院士工作站。公司通過了ISO三大管理體系認證,是河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百年機遇面前,萬江新能源將充分結合國家方針政策,提前做好布局和謀劃,不斷增強技術研發能力,為居民溫暖過冬提供保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加新動能,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企業簡介
友情鏈接:
掃描關注我們
公司全稱: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郵政編碼:450018
聯系電話:4006301115
企業郵箱:wanjiangjituan@wjxny.cn

聯系我們